文人瓷画,是近年来我国陶瓷艺术品市场和陶瓷学术界出现的一个新词汇。专家和学者认为,我国文人瓷画发端于民国。他们著书立说,把“绛彩瓷”称为源头,把“珠山八友”称为高峰。
民国汪野亭粉彩《春江晓渡图》瓷板
民国文人瓷画,是当时中国制瓷中心一一景德镇制瓷产业的一大特色。当时陶瓷界从业人员非常多,除我们熟悉的“珠山八友”(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外,还有程门、金品卿、汪晓棠、王少维、潘陶宇、张晓根、张志汤、汪大仓等。它的兴起,影响了中国近代陶瓷产业近百年,并在新中国景德镇陶瓷产业中开辟出一个新的行业——景德镇陶瓷文人瓷画创作领域。
众所周知,中国瓷业历经几千年后,到了清代末年民国时期,在西方文化和西方工业的冲击下,已走向衰落。中国文人继晚清“洋务运动”后,在反思中把眼光投向西方各种文化、艺术、宗教甚至政治制度,甚至对几千年中国儒家思想给予彻底否定。此种思潮反映在陶瓷业界,则孕育了我国文人瓷画的崛起。这一时期,陶瓷画家既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画面,也可以把自己所思所想绘制到瓷器上,署上自己的名字,使自己的性格、爱好在瓷器上得到恣意的张扬,应为社会的一大进步。
景德镇文化学者吴昊说: “当下才是我国文人瓷画生产创作的鼎盛时期。因为在景德镇市场上上等的瓷畫作品,大多都出自当地匠人之手。作品虽好,可他们从小学艺,读书却不多,一些人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他们的东西却能超越读书的人,甚至高学历的人。这样,我国的文人瓷画市场也就人为地出现了学院和传统两大派别。”
今天,我国市场上流行的文人瓷画,其生产、创作思想、表现形式,大多仍源于民国时期的“珠山八友”。“珠山八友”又源于清末民初新安画派中一千人到中国瓷都景德镇创作的“浅绛彩瓷”。可有史料考证,我国清末民初的“浅绛彩瓷”并不是我国文人瓷画之源,早在一千四五百年前,唐代长沙铜官窑就有人把我国山水、人物、花鸟、走兽、鱼虫画到瓷器上。
但仍不可否认,五千年前甘肃马家窑的彩陶旋涡纹瓶,应为中国陶瓷绘画的始祖,甚至是我国国画的始姐。其工艺技术、创作手法、创新思想,与当今中外任何一位最时尚、最前卫的陶瓷艺术大师的绘画作品相比,都毫不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