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瓷板画 > 瓷板画百科 > 王翚山水画的仿古和融合

王翚山水画的仿古和融合

2022-03-24作者:李佳意来源:人物画报

  清初中国山水绘画以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时称“四王”的仿古山水为正统。“四王”之画均以效法、仿摹、继承中国明代以前传统山水绘画系统为核心。王翚对于山水画的仿古在“四王”之画中别具一格,其突破了绘画宗派的桎梏,不以只仿师门一家为束缚,不以只仿一家技法为限制,而是以诸家技法、诸种思想的仿古融合终创虞山画派。而对于王翚山水画的仿古,历代学者们对此褒贬不一,近代更是为王翚山水画的仿古贴上了“保守”、“守旧”之标签。王翚山水画之仿古是否为对中国山水画传统的一味保留或继承?其对前人绘画的仿古融合体现在哪些方面?王翚是否有其自身的山水画理念及特点?研究此类问题,是对传统与创新间关系的深度剖析,也是对传统现代化发展的有益启示。

王翚山水画的仿古和融合(图1)

  一、王翚山水画仿古

  王翚,字石谷,出生于书香门第,在耳濡目染中接触并喜好绘画。因天赋异禀,加之王鉴与王时敏两位先生的指教与提携,王翚二十余岁便在画坛声名远扬,与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并称“四王”。

  王翚之山水画继承了王鉴与王敏的仿古思想,即“以古人为师”。但“四王”之画中,属王翚之山水画别具一格。时人山水画仿古大多以“南宗”文人画为主,王翚仿古的对象除了“南宗”画家以外又有燕文贵、卢鸿、马文壁等人。王翚干预突破当时山水画的派别之见,不囿于山水画之宗派别类、不困于师法一家之思想、不限于一脉单一之技法,融古今之法、集百家之长,仿古贯今、古为今用。

  时仿古为山水画之正统,无论是“画圣”之赞誉、“五百年来从未见之”,还是“画有南北宗,至石谷而合焉”,王翚山水画仿古之成就从诸家对王翚山水画之肯评中可窥见一斑。

王翚山水画的仿古和融合(图2)

  二、历代诸学对王翚山水画之评论

  清代画坛,王翚对后世山水画之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鉴于画派之发展以时代为基础,不同时代与文化背景下画家们的思想、审美意识、艺术见底会有明显的差异性。至近代五四运动之时,西方文化渗入,康有为、陈独秀等对王翚山水画之仿古口诛笔伐,称其山水画的仿古思想“迂腐陈旧,缺乏新意”。陈独秀在《新青年》对王翚之仿古如此评述:“若想把中国画改良,首先要革王画的命……”除此之外,俞建华先生等也对王翚,乃至“四王”山水画仿古持批判态度。

  至当代,虽有学者认为王翚山水画仿古“很少有创造性,不过是复制”,但渐渐出现了支持王翚的声音。如陈履生先生认为,王翚山水画之仿古,并非传统意义下简单、机械性地“模仿”,更多的在于临仿基础上的融合创新。

  三、对王翚山水画仿古与融合的再认识

  认识王翚山水画的仿古与融合,在笔者看来便是对传统和创新的辨析。近几日,在网络上看到了这样一个视频:主持人请在场嘉宾在答题板上写下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一名女孩子的答题板上空无一字,此时主持人问及这名女孩何以“交白卷”,此时女孩的回答引发笔者的深思。她说:想让我谈一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我想我是没有资格的。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多少?对此我十分羞愧,愧对中华儿女这一身份。

  尚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意义与价值有深入的认知和全面的了解,何来传承与弘扬,更不必要谈对传统的创新。古人之绘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集合了先人的智慧、反映了时代的审美特征,如果摒弃传统,那么便失去了中国绘画的“根”与“魂”。在此种认知层面上认识山水画的仿古,便可将其视为对中国明代前绘画思想、历史、理论的追溯,以临仿形式的传承。况且王翚之仿古,绝非单纯依靠“临、摹、仿、抚”这“四大本领”,正如王翚之所說“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实则将宋、元及南北笔墨激发进行融合,这何尝不是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综上所述,对于王翚的山水仿古与融合,应当系统全面地认识与辩证地学习。诚然,王翚在事发造化上不能与“革新派”石涛、八大相媲美,但其师法古人的深度与广度却有其独特的价值。在事事求创新的当代,王翚山水画的仿古与融合更需要深入研究,如此般融合式、辩证式仿古未必是“因循守旧”;而抛开传统盲目创新也未必便能求得新路子。

以上就是“王翚山水画的仿古和融合”的全部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ocichabei.com/article/332.html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相关作品
电话/微信:136-5798-8982